课程
发布时间:2022-09-16 | 发布人: | 点击量:3684法学院相关课程:
法学院任课老师:
张慧春 女,2014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获知识产权法学博士学位;2017年任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研究领域:知识产权基础理论、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
马波 男,2009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内蒙古大学法学院讲师。
研究领域:知识产权法、科技法。
知识产权法是专业核心课
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学A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宗旨是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掌握知识产权基本制度,建立知识产权法学思维模式,熟练运用知识产权法律规范分析现实案例。本课程包括知识产权法总则和分则两部分内容。总则主要讲授知识产权的基本法律制度、特征及类型。分则部分以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及其他知识产权制度为主要内容,以权利客体为主线,讲授具体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是通识教育选修课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课程内容包括科技创新背景下认识知识产权、以科技创新为视角讲授著作权与相关权利制度、专利权与其他技术成果权、商标权与其他商业标记权、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创新性是指,始终以把握科技发展脉络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思考的能力,积极对新问题、新技术展开思考和钻研,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地域性是指,立足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实践,运用所学知识产权知识,解决本地区的实际问题,为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贡献力量。民族性是指,充分利用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科技资源,结合知识产权法学的基本理论及司法实践,培养学生思考民族文化资源在新技术时代的保护模式,激发学生服务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的热情,为内蒙古地区培养实践性、专业性的知识产权人才。追踪国内外热点知识产权问题。实用性是指,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学科性是指在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发展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内蒙古大学优秀的学术资源,门类齐全的学科建设为知识产权法学教学提供了极好的跨学科研究平台。
图书馆咨询部相关课程:
课程名称: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
授课团队:郭俊平、张志坚、高娃、杨爱英、闫冰梅等
课程简介:
1.课程背景:1984年,教育部004号文件定名课程为《文献检索与利用》,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子文献的迅速兴起,许多高校把课程名称由“文献”改为“信息”,如:《信息检索与利用》、《科技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情报检索》等,我校也开始了《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进入21世纪,网络信息资源激增伴随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变化,课程的名称再次扩大,很多课程名称改为了《网络信息检索》、《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素质教育》等。我校该课程于2019年更名为《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
2.课程内容组成:课程内容主要分成概念型课程,主要讲述信息的价值、特点和功能,文献的定义、类型和有序化,以及检索技术;以及资源介绍类课程,介绍常用资源、权威资源、或专利、标准等特色资源,还有应用型课程,主要讲述创新问题提出及解决和学术论文写作。
3.开设课程的意义: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使信息素养能力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有机结合。